【體路 X Junior】相信大部份人都玩過數字球,但原來將數字球「巨人化」再認真玩,又變成另一種運動!「Kin-Ball」(健球)由2015年引入香港,因為其「巨形」的外表漸漸受到關注,愈來愈多人投身這項新興運動,更認真到有香港健球代表隊出戰日本東京世界盃!不過這個「巨人數字球」有半個人高,要玩Kin-Ball豈不是要昂藏七尺、三頭六臂?
非也!Kin-Ball雖然是一個48吋大的高韌度尼龍球、直徑1.22米,但只重1公斤,絕對適合所有人玩,而且它並非一人運動,每隊共有4位隊員、三隊同時作賽,各隊身穿不同顏色背心,在20米 X 20米場區內對打。隊伍進攻時須大叫「Omnikin +(顏色)」,並要4位隊員同時觸碰才能向上空擊球,被叫顏色的隊伍則要作出防守,在球觸地前接住,其後便可進攻,若果防守失敗另外兩隊便可加分。簡單來說,就是「數字球四人同心版」!
Kin-Ball=法文 x 英文 x 拉丁文
由加拿大人發明的Kin-Ball以「合作、尊重、包容」為宗旨,原來此運動糅合多國文化。根據國際規例,Kin-Ball比賽語言為法文,隊伍攻擊指令「Omnikin+(顏色)」,當中的「顏色」皆由法文讀出,如:黑(Noir)、灰(Gris)、藍(Bleu)及粉紅(Rose)。不過為傳揚健球運動,大多數非國際性賽事會改為英文,例如「Omnikin Black」,球手亦更易辨認對手。除英、法語言外,Omnikin更是拉丁文,意指「全身運動」,正正適合形容這項手足並用的運動!
根據Kin-Ball規則,由1至2人負責運球、3人觸碰便要停低、4人同時觸碰才可擊打。高水平的比賽常常用到多方位虛攻及快速移動的技巧,隊友的走位、接球時機、運球位置、由誰負責擊打,每個動作都講求4位隊員配合,絕無「獨腳秀」英雄主義,若配合不當容易造成犯規,相比其他運動更注重團體合作及策略運用。
雖然玩法上似數字球,但Kin-Ball絕對是專業運動,更認真到有世界盃等大賽!港隊成員徐文杰及周玉英(Peony)原為籃球、手球運動員,卻被Kin-Ball的團體合作吸引。雖然他們接觸健球短短7至9個月,但不乏大賽經驗,兩人去年底代表香港參加大阪舉行的亞洲盃,並分別取得第5名(男子組)及第4名(女子組)成績。今年他們再度出擊,將於10月征戰東京世界盃,文杰直言:「感覺更緊張!因為今次對手不再是亞洲區代表,而是世界各地的強敵。希望能在世界性賽事累積更多經驗,在眾多隊伍中取得前9名成績,回港後繼續推廣健球運動。」
Kin-Ball誕生 全因老師愛心
儘管這項新興運動傳入香港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,但其實Kin-Ball一早已在歐、美及其他亞洲國家普及發展,在日本及韓國更成為小學生體育課項目之一。
健球發明者馬里奧德默斯(Mario Demers)本為高中老師,他希望鼓勵學生多做運動而絞盡腦汁,幾經轉折之下發明出Kin-Ball。因為健球運動身體接觸少、無須高強度對碰,加上以「食腦」為主強調團隊合作精神,令他的學生不論男女、不論任何身體質素都能同場競技,更令原本不做運動的學生愛上Kin-Ball,最終這項別具意義的運動傳遍世界各地。
香港健球總會承傳其宗旨,逐漸在本港各區中學推廣健球及成立校隊。各位學生哥,快跟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屬於你的健球校隊!
更多關於健球的資訊,可登上香港健球總會網站。
圖、文:馮樂民
《Sportsroad Junior》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,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,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,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130間中學。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,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,請電郵至 [email protected],並留下 學校、負責老師、班級數目、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,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,謝謝你對《Sportsroad Junior》的支持。
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:油麻地Kubrick書店、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、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、麥花臣室內場館、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及銅鐵灣分店、九龍灣Mega Ice,數量有限,派完即止。另外,我們於今期開始亦新增個人訂閱服務,詳情可按此瀏覽。